以下为李笑来老师的《人人都能用英语》的笔记
- 直接使用而不是花大量的时间在学上,没有对应的输出。
- 发音差并不影响表达
- 相信自己真的可以学好,并且它对自己是真正有用的。这种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,影响里很大我们常常会受别人影响,所以如果你想自己的孩子做到什么,最好的方式是自己去实践,进行环境的直接影响。lock to it
如何创建自己的口语
- 先用中文记录自己想表达的,然后用英文翻译(避免思维混乱)
- 口语不好不是因为笨,而是书中的口语在生活中并不常见
- 增加单词的使用频率和曝光量
- 不是不知道(how)怎么说,而是没有东西(what)去说
- 复述的重要性
- 创建口语书,随时记录。积累多了,便知道哪些词怎么表达。可以进行归类。
- 对于哑巴英语的认知,没有什么不好。满足阅读理解就好啦!
- 你努力的时候别人看不到,你做不好的时候别人也不会关注你,你做的好的时候,别人只看到了结果。所以在别人看来你就是随随便便就成功了,觉得你有天赋,其实完全不是这样。
- key: 把自己想说的话先些下来,然后不断练,不断改。 每一次的发言 ,都是要做事先准备。
词典
- 最有效无成本的(朗读+查词典)
- 频繁的参与阅读的过程来提高阅读理解。阅读理解的过程便是从迷惘无助到恍然大悟的过程。
- 根据word来参考
语法
- 语法书 《朗文英语语法》和《朗文高级英语语法参考及练习》《剑桥中级英语语法》《Collins COBUILD 英语语法大全》《新编英语阅读手册》京东和亚马逊确实没找到呢
- 反复通读至少一本语法书
- 用模板造句
- 阅读步骤:
– 逐页浏览;
– 仔细阅读每一个例句(而那些语法概念能不能完全理解,能不能一次就记住倒在其次);
判断这个例句的英文表达与中文表达是否相当地“非一一对应”?如果是,则做出标记(要是有“呀,让我用英语表达这个意思,可能说出来的就不是这样了!”的念头的话,就应该做标记了);
积累到一定数量,就把这类句子摘录出来,做成替换练习模板,反复造句并朗读,直至熟练;
继续浏览;
通读一遍之后,如此这般再反复几次……
## 精读
- 很多时候,整个扭曲的世界观不过是根植于一两个概念的欠缺或者错误理解。而其实相当简单的逻辑确实许多人一生搞不懂的东西,“害怕犯错误”进而“担心受到可怕的惩罚”是大多数人最终未能掌握的思考能力的唯一根源。
- 挣扎着搞清楚每一句话的确切含义。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手段—— 查词典,查语法书,甚至去查Google。“自己动手”比“花钱让别人替自己干活”(比如,报班上课听讲)在这方面不知道要有效多少倍。
- 理解每句话之间、每个段落之间的关系。处理段落还有另外一个任务——概括。
- 整理词汇。要知道,读完一篇文章之后,自己动手整理词汇,远比背单词书效率高出许多——可惜,大多数人并不相信。 反复阅读若干遍。读着读着就可能发现很多第一次读并没有注意到的东西。
- 复述文章。能够书面或者口头复述刚刚读过的文章,实际上需要很多综合能力:记忆力、逻辑能力、转述能力、重新组织能力、再理解能力等等。
- ==养成相隔若干天后复习的习惯==
-
积累阅读量是提高阅读理解速度唯一的方法。这就好像飞行员也好汽车司机也罢,夸耀自己驾驶水平会“很客观”地强调自己的驾龄或者里程数一样,进而阅读速度就越快,进而阅读量更容易积累,从而形成良性循环。
- 英语学习是个综合能力的体现。有好的母语能力,相对的英语能力也不会差到哪里去。
- ==我们的思考能力受到自身经历的限制,适当的提高自己的阅读难度。==
- ==做好任何事情,都要提前做好准备。==
- ==经验需要积累,积累只能通过实践来获取。好的文章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,好的文章从来都是改出来的。==
- 阅读一定专题的文章,增加单词出现的频率。